李欣:四月音樂看好戲 許巍單挑縱貫線
許巍北京演唱會海報
縱貫線來勢洶洶
綠洲樂隊北京演唱會的取消,使得今年四月北京的演出市場由原本三足鼎立的勢頭徹底衍變成了許巍與縱貫線的“單挑”,同時為也把“故事”的題目由《三國志》改成了《雙龍會》。一邊是中國大陸土生土長的抒情偶像許巍,一邊是來自中國臺灣的羅李周張“四大家族”,都擁有自己獨立的粉絲團隊,都掌握著一批中國人都知道的好歌兒,都經(jīng)歷過時間的考驗慢慢地變成了音樂老鬼,總而言之,都不是省油的燈。
現(xiàn)在外國人走了,變成了中國人對中國人,和諧地說屬于家事,家事便容得商量。
四年前許巍的“絕版青春”演唱會,屬于一場聚會和慶祝。十年前的次文化經(jīng)過雕刻后慢慢地被扶正,非主流變成了主流,又一發(fā)不可收拾。每一個時代都需要她獨立的,具有特定屬性的文化偶像,70后與80后之于許,正如60后與70后之于“羅李周張”,70后在這里很尷尬,又很幸福,青春期趕上八十年代港臺流行音樂的一手遮天,隨后又同步品嘗了華語搖滾樂初出茅廬的鮮。78年之后出生的70后審美取向上跟80后里的前半截也差不多,綠洲看得許巍亦看得。不像60后們,端坐在縱貫線的演出現(xiàn)場是尋找逝去的影子,看許巍屬于體驗生活。如果綠洲還在,他們的出現(xiàn)則是一種與時俱進,與國際的接軌。至于五幾年當?shù)赖睦衔乃嚽嗄陚,聽古典傳閱手抄本小說出身者,如今只喜修生養(yǎng)性,捏佛歸道,一心向往隱居生活子孫滿堂,也不愛出來折騰了,讓給孩子們吧,世界是你們的。
堅持自己就是一面旗幟,這話形容許巍再合適不過。這么多年一直保持著老老實實唱歌安安分分說話的許巍,雖然最近被葉蓓夸獎越來越會穿衣服了,但是音樂本身還是維系其發(fā)展與地位的核心,文藝青年終究是具有反叛性與自省功能的由特殊材質組成的品種,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許巍后期的工業(yè)化操作,屬于從游擊隊向正規(guī)軍編制的轉型,企劃有了,市場明晰了,音樂上多多少少也要受其左右。至于他想怎么辦,承認怎么變,完全是他的私事,粉絲說了不算,跟粉絲的品味走只能走成超女和快男,屬于偶像對自身文化性自縊。多張專輯的底子,幾首猛歌坐陣,不換衣服不主動諂媚不跳來跳去不搞眼球效應也無妨。我嚴重懷疑來看許巍的人都隱藏著一些私心,聽著歌的同時腦子里浮現(xiàn)著自己的過去,青春啊,初戀啊,校園啊,理想啊。這一點對縱貫線也一樣適用,若是打算來挑戰(zhàn)青春極限的,那真不如投livehouse之懷抱,站著、叫著、喝著、鬧著,沒規(guī)矩就是一種規(guī)矩。
與許巍的半路出家不同的是,由“羅李周張”組成縱貫線每個成員一開始就是工業(yè)化操作成功案例。我們熟悉許巍是因為離得近,知道其工業(yè)化之前的點點滴滴?v貫線則不同,因為距離與資訊,他們怎么說都成立。不久前,當羅大佑跟其他三位先生一起打上粉底出現(xiàn)在春晚舞臺上時,讓許多人忽然就傻了,覺得太晃范兒了。可是人家得吃飯啊,得保證生活質量不是。因為生活質量,老炮兒復出的還少么。何止是老炮兒,阿嬌復出還嚷嚷一年沒工作都要買樓了,藝人也是人,也得吃飯不是。忽然想起一哥們的話,寫出來的東西就跟作者無關了。精辟!
最后得給這個pk做一點火藥味,挑點事兒。雖然從受眾、審美上都有各自的路數(shù)與打法,但畢竟屬于商業(yè)競爭,相隔8天的一次比拼。從文化上說,許巍所代表著大陸本土音樂象征與縱貫線所領銜的臺灣流行音樂圖騰都屬于各自時代、領域內(nèi)的終極塔尖,在大眾文化范疇,他們的較量實際上兩種文化勢力的對抗,是各自產(chǎn)業(yè)化的必然。許巍代表著大陸流行音樂,向搖滾樂伸手,向生活形態(tài)伸手,代表著海鮮之邊的品味及文化訴求。海峽的那一邊,羅李周張四人的組合,從某種程度是說是對華語流行領域不同階段,不同心態(tài)的受眾的一種通吃。羅大佑早期的反叛姿態(tài),周華建的世俗立場,李宗盛的小聰明抖機靈以及張震岳的不倫不類各有千秋自成一派,也都擁有各自的支持者。
臺灣流行文化一直是大陸流行文化的導師與風向標,在流行音樂大潮中,大陸地區(qū)唯有直接向西方主流文化取景的搖滾樂整體上具有獨立性,可以與之抗衡。許巍身上一半的“搖滾性”恰好地反應出這個稍顯尷尬的現(xiàn)實。如果說皆大歡喜票房雙贏是最好的一種結局,那么這個結局同時也就是預示著許巍及其大陸流行文化階段性的勝利。
不過娛樂真不是打仗,我就這么一說,您就這么一聽。諸位看官,娛樂第一,其他的就莫當真吧。開開心心的去看演唱會,跟著歌手一起唱,抽空懷念下過去,展望下未來,也挺美的。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