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詐騙短信年底高發(fā) 銀行專業(yè)人士分析慎防受騙
近期,電話短信詐騙案件仍處于高發(fā)態(tài)勢,不法分子的詐騙手段也日趨多樣化,詐騙手法更具欺騙性和隱蔽性,民眾應提高警惕。為此,中國人民銀行河源市中心支行和郵儲銀行河源市分行就詐騙手法和特征分析,提醒廣大市民謹防受騙。
相關(guān)熱詞搜索:詐騙短信 一、“冒充機關(guān)工作人員”類。冒充的機關(guān)有公檢法、財政、稅務、教育、車管所、社保、醫(yī)保、銀行、供電、電信等,事由包括虛構(gòu):有某某不法行為,向某某賬戶繳納保證金;賬戶被非法利用,資金將被凍結(jié)、轉(zhuǎn)走,要求將資金轉(zhuǎn)入安全賬戶;法院傳票未領(lǐng);有補助、補貼款,要求先交稅費等等。
二、“扮熟悉要資金”類。打電話不先介紹自己,假裝為親朋好友或生意伙伴,讓對方猜,然后提出資金需求;短信提示“貨款劃入某某賬戶”、“錢匯到某某賬戶”、“家人某某,急需資金,請速存某某費”等,要求匯轉(zhuǎn)資金。
三、“中獎要資金”類。告知中獎,兌獎需先交保證金、公證費、稅金、手續(xù)費等。
四、“惡意敲詐”類。虛構(gòu)事主違法事實、綁架事主家人、或者冒充黑惡人員進行敲詐。五、“招工交友”類。以高薪招聘、招工甚至征婚為幌子,要求交保證金、培訓服裝費等;網(wǎng)絡電話交友,以投資等名義提出資金要求。
本報記者 楊建芳
通訊員 郭玲 田習霞 鄧麗萍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河源市暴雨災害預警與響應條例》被省人大作為全省高質(zhì)量地方立法典型案例作重點推介;市人大代表履職案例《一件人大代表建議點燃一片人間煙火氣》獲評省人大常委會2024年度全省人大代表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