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家風
農(nóng)歷八月,是我們客家人掃墓祭祖(俗稱“鏟地子”)的日子。往年“鏟地子”的熱鬧場景至今還猶新,父親一聲“跪”,堂前眾人齊齊下跪;一聲“拜”,眾人齊齊下拜。那聲洪亮,那聲昂揚頓挫,簡直就是“川江號子”。
大家只知武隆有“川江號子”,卻不知我們山區(qū)也有“川江號子”。
父親歲數(shù)大了,祭掃之事只能囑咐我們?nèi)マk。八月還未到,老人就打來電話催促擇日掃墓。雖然在外“搵食”艱難,關(guān)一日店門可能就會少了好幾輪的生意,但怎能忤了老人的心愿?
這天是癸巳年八月十九日,街上才有了些晨跑散步的人,對面宵夜檔口三三五五,不知吃的是早餐還是夜宵。漫天大塊的烏云向上移,漸漸地讓出一條道,東方露出白光。天亮了,涼風陣陣,空氣清新。
走高速拽下一路風光,到得村子已上午 9時多。
匆匆忙忙從家里帶上父母準備好的香燭、糖果等供品就出發(fā)。當知,祭祀是靈與肉的碰撞,是穿越時空的勾手,是感知“我是誰”的最好機會。
看看手機已上午10 時整,走過古老的石橋,只見山巒峭拔直落的山腳上,一座四柱頂紅梁,上面琉璃瓦面的亭子,案上香燭還是剛剛添上不久似的。依父親囑咐,在此案上擺上供品,燃起了香燭,懇誠地 “叩、起、跪、拜”觀音娘娘后,便收拾好祭品進山去。
這座觀娘廟邊又是一條石橋。這種橋是用兩塊大石條拼在一起,只容一人步過。河中央一個石墩支撐,流水的撞擊聲嘩啦嘩啦,真想掬一把清涼的溪水。小的時候總是在這里下水摸石螺捉螃蟹,一身水淋淋地回去,怎不招來父打母罵?從這里進山砍柴,累了在這里歇歇,涼風如扇總有情,餓了在這里掬一把溪水甘甜充饑。這山兩面如刀削,記得小的時候,在這里看著大人們齊聲唱和著,光膀子抬著大樹從山凹轉(zhuǎn)來,經(jīng)過此橋,聲威極了,驚險極了,聽人們說這才叫“川江號子”。好在村子里為修自來水管,引山泉清流進村落戶,山路才有人修整。
走著走著,仰頭看見山徑旁一個巨大如壁的大石上一棵茂盛挺拔的樹。它的根不是滲進石縫,而是如掌伸開緊扣石磐,又如網(wǎng)繩縱橫根根相連,碩大的支干,茂盛的闊葉,生命力簡直無法讓人想象。再往前行,溪流潺潺,清澈透底。上面藤蘿蔽日,鳥過不驚。幽幽風生,聲聲蟬鳴。遠離城市一日的喧囂,來得多么不容易?洗盡浮華,脫卻俗念,空靈一扇心窗,極想在此結(jié)廬修齋,靜養(yǎng)明志。
愈往山里走路就愈難行了,密林蔽日,藤蘿如蛇,芒刺在背,寒蟬噪耳。陰陰森森,涼涼颼颼。但是,這些何懼也,叩祖心切!
到得墓前,已是11 時多,氣喘如牛,汗流如注,攆衣滴水。多么艱難的旅途啊,但是心胸暢展,愜意極了。嘯聲一揚,來一段“川江號子”:
黃花秀色又迎秋,龍脈迢遙躍嶺頭。
出岫青云常迤邐,洞天福地祖蔭庥。
作者:黃 敏
相關(guān)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