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寫作——從細節(jié)談起
小說創(chuàng)作除了人物形象刻畫和語言特點錘煉之外,還特別注重情節(jié)和細節(jié)的描寫,這是個常識問題。
細究起來也不單是小說才注重細節(jié),散文創(chuàng)作也一樣不可或缺。賈平凹先生在《祭父》文中寫到了一個情節(jié):因為家里窮,父親決定把一頭沒長大的中豬賣了,并說好賣了豬一定吃碗辣子面條再回家。父子倆一早出門在食品站排起長龍等候,待輪到他們時,剛好下班,只能等到下午。此時賈家父子又饑又渴,看到豬在拉屎,那心痛得如同看到一塊塊豬肉掉在地上。好不容易等到了上班,收購員一看賈家的豬,骨瘦如柴,毛如刺猬,酷似一頭野生的小山豬,只一句:不收!賈父哀求道,那就按最差等級收吧;卮饏s是:不要錢也不收。此時的賈父既無奈亦無話可說,父子倆只好拉起運豬的架子車默默地往家走。一人打前,一人在后,一路上誰都沒說話,再也沒感覺到餓。
而紅孩先生在《香椿樹》一文中,提到了一位家境殷實卻又喜愛顯擺的鄰居老太太,那老太太逢年過節(jié)包餃子時總愛跑到紅孩家里,大聲嚷嚷著餡里怎么不放肉?怎么不放肉?紅孩家里窮,母親放不起肉,只把一些粉葛和時蔬剁成餃子餡。紅孩端著盆子一下竄到老太太跟前,用筷子挑起餃子餡說:這不是肉?這不是肉?你老眼昏花沒看清吧!這個細節(jié)只有兩句對話就把整個場景勾勒出來了。在此我們除了感受到鄰居老太太的張揚和顯擺,亦可以感受到作者當時(年少)的反感、厭惡、叛逆、虛榮等多種復雜而微妙的情緒。
上述兩篇散文都以各自的親歷為切入,從最微小的細節(jié)入手,反映出饑饉歲月的時代大背景,描述出生動寫實的活動現場。讓人讀后或唏噓或慨嘆或動心。于是,什么時候想寫散文?什么樣的散文才叫好散文,是不是因為有了心動的時候想寫散文?讀后能動心的才是好散文?如果此說成立,那么“心動”和“動心”的情節(jié)細節(jié)便成為散文創(chuàng)作的因果關系。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