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特级毛片 ,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 , 国产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无卡视频

河源新聞網(wǎng)由河源晚報社主辦!新聞網(wǎng)旗下: 在線數(shù)字報 | 新少年
當前位置:河源新聞網(wǎng) >> 資訊 > 文化 > 閱讀新聞

品咂人間的香甜

作者:張湘濤

一花一葉皆有情,一茶一飯過一生。產(chǎn)業(yè)興旺是鄉(xiāng)村振興的重點,是實現(xiàn)農(nóng)民增收、農(nóng)業(yè)發(fā)展和農(nóng)村繁榮的基礎(chǔ)。眼下正是紅薯成熟的季節(jié),受朋友相邀,我們一行人來到龍川縣登云鎮(zhèn)梅花村紅薯種植基地。近年來,梅花村由于地理位置優(yōu)越,土壤適宜種植紅薯。村里以“糧食穩(wěn)定增產(chǎn)和農(nóng)民穩(wěn)步增收”為目標,積極引導(dǎo)農(nóng)戶通過土地流轉(zhuǎn)的方式,在撂荒地上種植紅薯,保障農(nóng)民增收。

翠綠茂盛的紅薯葉,像一大片綠地毯鋪滿四周的田野,還有綠的青松、紅的楓葉、黃的常青樹,將群山渲染成一幅五顏六色的畫板。田間地頭,到處是村民們忙碌收獲紅薯的身影,遍地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村民們有的拿起菜刀,割掉紅薯藤蔓;有的小心翼翼地用鋤頭翻開泥土,再手腳麻利地將紅薯去泥、分揀出來。成堆的紅薯,被翻出地面,好像剛生出的娃娃,細皮嫩肉,夾雜著泥土的芬芳。在村民們的歡聲笑語中,這一根根體態(tài)飽滿、顏色鮮艷的紅薯,呈現(xiàn)并飽含著沸騰熱情的暖意。在充滿豐收的喜悅中,把我深藏在骨子里的鄉(xiāng)愁瞬間喚醒,我感受到了一番香甜的人間滋味。

我是土生土長的農(nóng)村人,生于上世紀70年代初。小時候,稍稍懂事,我便有了關(guān)于紅薯的記憶。父親長年在鐵路建設(shè)工地修鐵路,一年到頭難得回來。母親一個人在家鄉(xiāng),要照顧年邁的爺爺奶奶,還要收拾家里幾塊不大的地。其中有一塊地,每年都是要種紅薯的。紅薯渾身都是寶,紅薯葉不僅新鮮的可以吃,曬干了也可以吃,紅薯秧子可以喂牲畜。

那個年代,雖然已沒有了“紅薯湯、紅薯干,離了紅薯不能活”的日子,但是在童年時代,家鄉(xiāng)的紅薯確實是我小時候的主食,以至于到鐵路學校讀書,后分配到鐵路建設(shè)工地,我對紅薯并不是太熱衷。就像母親說的,我小時候吃“傷”了,以至于看到紅薯就有些疏遠。但這香噴噴、甜絲絲的紅薯香味,卻總藏在心底里,勾起我無盡的情思。

紅薯,在中國南北各地叫法甚多,如白薯、地瓜、甘薯、番薯等等。紅薯之所以受歡迎,還因為其味甘、性平,具有補脾益胃、生津潤燥的藥用價值,有利于人體保持酸堿平衡,減輕疲勞,提高人體免疫力。

紅薯最大的優(yōu)點,是隨遇而安,不挑剔。在田野山坡上,剪掉秧子,很隨意地插到地里,沒過幾天就可生根發(fā)芽。不僅如此,它生長的速度還很快,沒費多少光景,綠色的藤蔓就把整塊地纏繞起來,莖葉繁茂的枝葉,仿佛是綠色的毯子,將田間地頭覆蓋起來。倒是生長的紅薯果實比較低調(diào),就像是一個害羞內(nèi)向的人,把自己默默地藏在地下,悄悄地生長,直到自己撐裂地皮。

小時候,每到紅薯收獲的季節(jié),母親就經(jīng)常去地里刨紅薯,舍不得把我一個人丟在家里,就把我抱到紅薯地里,放在成堆的紅薯秧上,然后在頭頂上放一把傘。聽著田野里蟲兒鳴叫,看著藍天白云上飛過的鳥兒,母親在地里忙碌著,我眨巴著眼睛,在有些困意的朦朧里進入夢鄉(xiāng)……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稍大一點,我就開始幫母親做點事情了,比如做飯、割草、放牛、收紅薯等。我是在紅薯的醇香甘甜中長大的,天天吃紅薯的日子,其實讓我特別感到膩煩。小時候,特別希望能吃到一碗凈白米飯,但往往吃的時候卻是家里有客人來的時候。鍋里,在上面鋪著一層薄薄的米粒,下面蒸著紅薯。每次把鍋掀開,總是先給客人緊緊地壓實裝上一碗,余下的米粒與下面的紅薯再混合在一起。

即便如此,母親還是千方百計換著花樣做紅薯。春天,母親在鍋里給我下紅薯面,在碗里澆上一勺辣椒醬。夏天,用紅薯粉做上一盆涼粉,滑溜溜的,吃起來冰涼冰涼的。秋天,把紅薯片砸碎熬成稀飯,香甜可口,百吃不厭。當然,有時母親還把紅薯面與面粉摻和在一起,做成花卷,色、香、味俱佳。到了冬天,各家各戶都用柴火取暖,燒盡后灶膛里留下通紅通紅的大塊或小塊燃燒后的木炭。勤快的母親會將幾個紅薯埋在還有余火的灰燼里。

待我放學回家,想起在火爐灶里煨的紅薯,就顧不上與小伙伴們在路上打鬧,一溜煙似的往家跑。紅薯經(jīng)過烤炙,外皮帶著些許的焦黑,幾處還滲出黃褐色的糖漿。用手一撕,焦黃的外皮下便露出晶瑩的紅薯肉。我急不可耐地用牙咬上一口,甜汁沾滿舌尖,沁人心脾。

改革開放以后,農(nóng)村早已結(jié)束了天天吃紅薯的年代。無論城市和鄉(xiāng)村都把紅薯當作一種零食或副食品來調(diào)劑生活。退休后的父母,住在粵北的小城里,一日三餐總離不開紅薯。我想,那是他們總也忘不了那段紅薯飄香的日子吧。

“今年收成還算可以,我們種植了60多畝紅薯,可以達到30萬元的收入。參與的農(nóng)戶有10多戶,我們的種植大戶都是聘請村民一起來參與種植。”梅花村相關(guān)負責人微笑的臉龐上洋溢著一種自信和坦然。

梅花村通過采取“農(nóng)業(yè)經(jīng)營主體或種植大戶+農(nóng)戶”模式,鼓勵群眾自發(fā)或租賃冬季閑田、流轉(zhuǎn)土地等方式開展冬種生產(chǎn)。紅薯的豐收,吸納了周邊村的閑散勞動力在當?shù)貏?wù)工,村民不用外出,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讓小紅薯真正成為了村民的“致富薯”、幸福生活的“甜蜜薯”。

汪曾祺曾說:“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童年已逝,但紅薯飄香的美好時光,卻始終是這么的溫馨和甜蜜;蛟S,我們都應(yīng)該努力地學做“小紅薯”,低調(diào)地行走于人世間。像汪曾祺那樣,在生活的縫隙里,在尋找快樂的過程中,在人間咸淡香甜中,品咂人生的滋味。

 






上一篇:懷念鄰家伯伯
下一篇:傳世珍寶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更多 >>

熱度排行

關(guān)于我們 | 廣告服務(wù) | 友情鏈接 | 案例展示 | 聯(lián)系我們 | 版權(quán)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