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中的美好也是美好——朱宏球《吹笛子的芳鄰》讀后
近日,朱宏球老師送我一本散文集《腳印》。先瀏覽,后擇篇細讀。筆墨清新,涉獵面廣,真情實感,小中見大。管中窺豹,一葉知秋。很大程度上展現(xiàn)了作者對工作、生活、親情、休閑、愛好諸方面的獨特見解與感悟。
散文集分三輯:腳印、芳鄰、沉香;62篇,15萬字。沒有高大上,沒有華麗詞藻,沒有妙語連珠,不澆一滴雞湯。人間煙火,凡人瑣事,小情小感。合口味,喜歡。
讀罷。因認同感仿佛身臨其境,三觀貼近進而感同身受,受益匪淺。
大凡閱讀者,性格各異,愛好有別,對同一作品的鑒賞與評判,個人偏好和欣賞角度,南甜北咸,東辣西酸,見仁見智。
《吹笛子的芳鄰》,是一篇讓筆者初讀留有印象,二讀賞析有加,三讀得到啟迪的非虛構(gòu)短文。作者以其獨特的筆觸和潔凈的情感,勾勒出了一幅關于音樂、鄰里與生活藝術氛圍的溫馨畫卷。在作者的描述中,一首《賽馬》的笛聲,如同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透了寂靜,喚醒了心靈深處的共鳴。那旋律優(yōu)美,仿佛有魔力一般,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讓人瞬間置身于萬馬奔騰的壯闊景象之中,感受著自由與激情的交織。然而,正當沉浸于這美妙的旋律之時,笛聲卻戛然而止。留下的,是那份悵然若失,如同一場美麗的夢,倏忽間被喚醒的突兀。
“這美妙的笛聲一直縈繞在耳旁,我一直好奇這吹笛子的芳鄰是誰呢?如果是男子,那一定是風流倜儻、玉樹臨風、貌比潘安的帥哥吧?若果是女子,那一定是溫柔賢淑、優(yōu)雅過人的美女吧……于是,我常常站在窗臺,等待笛聲響起……可是,一天,兩天,三天……幾個月過去了,笛聲依然沒有響起……吹笛子的可能是暫居這里的過客吧……于是,我尋訪笛聲的想法也就此擱淺。”作者這段描寫,因好奇而執(zhí)念,因期許無果而釋然,蘊含遺憾的釋然。由此仿佛洞見作者內(nèi)心。
芳鄰是誰?這份未知,寫滿懸念。
本以為懸念會隨日子流逝而淡化,某一天不經(jīng)意間笛聲再度響起又讓作者心頭一震,只是《江南春》置換了《賽馬》,旋律由馬蹄聲聲變成細膩柔婉江南煙雨。正當作者想要循著笛聲再去尋找那位神秘芳鄰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讓這次追尋不得不再次擱淺。
作者最后寫道:“我依然很想知道,吹笛子的芳鄰是誰。但我更期待在某個春雨如綿或月朗風清的夜晚,與你的笛聲不期而遇。”如果說,這是作者對吹笛者的好奇,更深層意義上,毋寧說是作者對笛子演奏者藝術造詣的贊賞與尊崇,對天籟之音的神往。
《吹笛子的芳鄰》不足千字,是作者一段蠻有浪漫色彩的生活小插曲。有情節(jié)跌宕,有真情留白,寓意深刻,意境深遠。筆者更愿意將它視作一篇詩化語言的微小說。就像周曉楓的部分作品和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有的讀者當散文讀,有的當小說看。透過字里行間,不僅僅是對音樂的贊美,更是一次對生活細微之處真善美的心靈對話。
文如其人。該文作者科班出身,中學高級語文教師。默默耕耘,桃李芬芳。有藝術文玩朗誦愛好。閑暇長于民樂葫蘆絲吹奏,低緩、婉約,如清風拂面,白云飄飄,小雨淅瀝……無不彰顯作者胸襟溫潤、謙和內(nèi)斂、動靜相宜的文藝小清新品格形象寫照。
生活中的美好,有的會藏匿在不經(jīng)意的瞬間,需要我們用心去發(fā)現(xiàn),用情感去體驗,去尋覓去珍惜。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享受美,不僅僅憑眼睛,也需要心靈的敏感細膩。
接下來的日子里,縱使作者未能如愿與芳鄰遇見,那份期待與尋覓,也不虛度,而是享受追尋美好結(jié)果過程中的愉悅。樂在其中。
李娟在《阿勒泰的角落》中寫道:“人之所以能夠‘幸福’,不是因為生活得舒適,而是因為生活得有希望。”
期待中的美好,也是美好。遂愿,不遂愿,都彌足珍貴。
假以時日,冥冥之中,不期而遇,不啻煦風徐來,春暖花開。
作者:丁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