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為琴奏強音 教壇春暖深河情 ——記深圳市河源支教隊
在粵北層巒疊翠的九連山環(huán)抱之中,在蜿蜒向南的新豐江之濱,在四季飄香的醉人風景中,過去一學年間,一支來自深圳市的116人支教隊,分赴我市27個教育主管部門和中小學教學一線,用知識和熱血潤澤山區(qū)之花,留下了支教的感人足跡。
“深圳市河源支教隊各支教教師按照省委、省政府‘全方位全口徑融入式結對支持粵東粵西粵北基礎教育’的相關要求,全面復制深圳教育教學管理辦法,示范引領帶動一個學科、一個科組、一個學校,實現幫扶學校教學管理水平的提升,實現深河兩地基礎教育的協(xié)同發(fā)展,促進河源市基礎教育的高質量發(fā)展。”深圳市河源支教隊隊長、河源市教研院副院長涂耀林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應河源所需,盡深圳所能。一學年間,深圳市河源支教隊在我市“寫”下的一串串幫扶印記:龍紫教育幫扶被列為“2022年廣東教育宣傳十大關鍵詞”中全省教育幫扶典型案例,支教教師王麗錄制的四年級課程《交流平臺與初試身手》被評為“廣東省基礎教育精品課”……
源城組王麗課外與學生們一起閱讀。
東源組駱奇在給學生上課。
連平組賀新國與學生們談心。
一個標準:“深圳標準”育“新樣板”
深圳市河源支教隊以深圳標準,引領教學科研,積極參加當地學校的教科研工作,主講公開課、示范課或講座培訓,發(fā)揮示范、引領作用。用一位支教教師的話來說,“在具體的支教工作中,我們強調兩個原則:一是服從受援單位的安排,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能作最大貢獻的地方去;二是必須用‘深圳標準’去工作,發(fā)揮示范、引領作用。”
統(tǒng)籌規(guī)劃,組團協(xié)作,同培共育“新樣板”。龍川組有寶安區(qū)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2名,高級教師6名,研究生學歷5名,寶安區(qū)兼職教研員5名,寶安區(qū)高層次人才1名。為實現支教成效最大化,龍川組早早整體規(guī)劃寶安·龍川“種子教師研修”項目。在項目的統(tǒng)領下,龍川組組織開展多種學科研討活動,依托寶安學科教學教研成果,深扎教學一線,推動兩地深度交流,通過團隊協(xié)作培養(yǎng)一批扎根本土的學科種子教師,促進集體教研成果形成,實現教育的高質量、可持續(xù)發(fā)展。
龍川組積極探索“1+N”支教模式,即以1名支教教師為一個支點,連接寶安龍川兩地,把各學校成熟的學校管理經驗、教學教研模式以及各種資源引入龍川,同培共育,兩地協(xié)同發(fā)展,為教育結對幫扶提供寶龍樣板。
除此之外,龍川組還引入釘釘數字化內控系統(tǒng)在佗城鎮(zhèn)中心小學、龍川縣卓峰學校廣泛使用,實現了網上辦公和線上教學模式零的突破。特別是在卓峰學校引入“三階六步”教研模式、每周集體備課制度、“說、上、聽、評、研”教研制度,有效規(guī)范了教研方式,促進科組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快速提升。
一個途徑:“名師工作室”春風化雨
紫金組組長鐘秀娟從教20載,曾獲得國家、省、市、區(qū)級教學比賽特等獎、一等獎80余項,是“全國百佳示范課教師”。連平組支教教師賀新國則來自全國教育強區(qū)深圳南山區(qū)教育名校,憑借扎實過硬的教育教學工作能力與貢獻,曾獲得省級優(yōu)秀教師、記省人民政府二等功及省級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金牌等殊榮。
“山區(qū)條件雖有限,但可以從提升教師專業(yè)水平上下功夫。”鐘秀娟如是說。作為“名師工作室”領頭人,她以新課標和整本書閱讀教學為抓手,深入開展教師專業(yè)能力培訓,提高教育科研水平。一年來,她先后20余次將自己工作室活動下沉到紫金的鄉(xiāng)村學校。她用腳步丈量鄉(xiāng)村路,足跡遍布全縣16個鄉(xiāng)鎮(zhèn)的大小學校,聽課調研,了解鄉(xiāng)村教師最迫切的需求,有針對性、有主題地列出工作室“送教菜單”。她還多次往返于龍華紫金兩地,時常上午還在深圳聽課、評課,下午就趕往紫金安排工作。她覺得只要能為鄉(xiāng)村教育出一份力,吃點苦、受點累,都算不了什么。紫金縣英語教研員賴艷芳說:“‘名師工作室’為全縣英語老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提供了最有力的專業(yè)支持。”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自古以來,教學相長是有中國特色的教學原則之一。為了發(fā)揮“傳幫帶”作用,源城組組長王麗與學校青年教師鐘伊婷、黃春燕結成師徒,一起“磨課”共同成長。備戰(zhàn)全區(qū)課堂教學大賽時,王麗與鐘伊婷師徒二人經常備課到深夜,從教學設計的反復琢磨、課件的不斷刪改、任務單的精心設計,一點點“磨課”。功夫不負有心人,鐘伊婷在比賽中獲得佳績。
高站位,傳幫帶,架橋梁。東源組組長駱奇兢兢業(yè)業(yè)完成學校日常工作,還多方面、各層次進行傳幫帶,毫無保留地將自己從教多年的經驗心得與河源老師分享。他兩個學期進行多次公開課、講座,受益老師逾3500人(次),其中全市公開課2次,全縣公開課2次,校級公開課13次,每次公開課都座無虛席,甚至有的老師場場追課;市級講座1次,全縣講座2次,校級講座12次,下鄉(xiāng)或跨縣送教5次。他在學校六年級質量分析會上,針對學生基礎差的情況,給六年級老師介紹了“每天三道題”的做法,經過老師們一段時間的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種套餐:“成長套餐”啟智潤心
毋庸諱言,支教不是詩與遠方的田野,支教生活條件艱苦,工作也同樣辛苦。深圳市河源支教隊支教教師克服“五關”——環(huán)境關、生活關、工作關、思想關、溝通關,風雨兼程,在短短一年的支教期間,他們不負韶華不負所愿,盡可能發(fā)揮出自己最大的價值,努力踐行自己支教的初心。用他們的話來說,“選擇支教就是選擇一份責任擔當,就是選擇一條充滿挑戰(zhàn)、披荊斬棘的道路。既然選擇支教,就無問西東,只管砥礪前行!”
和平組支教教師教學生們踢足球。
雨露雖小,折射的微光也如火炬,照亮山區(qū)孩子們的未來之路。支教教師因地制宜,以“深圳標準”為前提,依據受援地的實際情況,盡自己所能、急河源所需,不拘一格為孩子們創(chuàng)制各式各樣的“成長套餐”,亮點頻出。龍川組支教教師楊匯瀅在登云中學開啟“楊老師廚房”,為山區(qū)的學生“開小灶”,補營養(yǎng)。龍川一中城東校區(qū)的支教教師廖勇欽主動承擔巡寢工作,披星戴月,早出晚歸。和平組支教教師參與設計德育與社團活動等圖冊、海報、視頻制作50余項,創(chuàng)辦了特色足球社團、線描畫社團等,受到了師生的一致好評。
賀新國一直把“做一個眼里有光、心中有愛、崇真向善的智慧教育人”作為教書育人的終極目標。針對學生普遍閱讀量不夠、作文“擠牙膏、靠拼湊”的痛點難點問題,她對癥下藥——在不到4個月的時間內,除鼓勵學生課余時間多閱讀、做讀書筆記、寫讀后感、寫日記或小作文外,全班集體大作文10次、作文專題指導10次,并組織班級辯論賽、校園寫生課、“快樂閱讀”等相關活動5次,通過多閱讀、勤練筆、適時有效指導,學生的作文有了明顯的進步。而為了全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源動力”,賀新國一次又一次走村穿巷進行家訪,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摸清學生的“脾性”,以期望找到激發(fā)學生“內驅力”的切入點。針對任教班級學生基礎相對差的實情,她向課堂45分鐘要效率,補“短板”、優(yōu)“中板”、固“長板”等一系列“組合拳”打下來,效果相當明顯,學生聽課由以前松松垮垮、學習無精打采的“疲態(tài)”,到“眼動手動腦動”的師生良性互動。關注到這一語文課堂變化,連平縣實驗小學周校長驚喜地說,現在學生們越來越喜歡上語文課了,從他們課堂上亮亮的眼睛就能看出來。
一顆初心:“初心一片”風雨無悔
送教下鄉(xiāng),關注基層村小,幫扶薄弱學校,拓展支教范圍,是廣東省教育廳對支教工作的明確要求,也是支教教師們的初心。涂耀林介紹,支教隊不僅帶來了深圳先進的教育理念、新穎的教學方式、高效的教研模式,更通過送教送培下鄉(xiāng)的方式,將他們的幫扶成效擴展輻射到更廣的領域、更深的層面。據了解,深圳市河源支教隊主動作為,無私奉獻,組織教學資源送教下鄉(xiāng)134次(紫金組31次,龍川組39次,東源組23次,源城組18次,連平組9次,和平組14次),受到村小師生的熱烈歡迎。
以紫金組為例,為破解山區(qū)教師成長慢的難題,紫金組派出了龍華教育“張桂梅”團隊,首批48名教師,2022年再次選派41名支教教師,定期開展每月“三個一”送教下鄉(xiāng)活動,即每月至少一節(jié)公開課、一次講座、一次下鄉(xiāng)指導,把龍華教育先進的辦學理念、機制和教育教學思想帶到紫金,將龍華的優(yōu)秀師資引入到最需要的偏遠山區(qū)學校,帶動提升當地教學、教研水平,成為紫金教師隊伍專業(yè)發(fā)展的“孵化器”。
賀新國以《習作金鑰匙——開頭和結尾》為題,為連平縣元善鎮(zhèn)各小學高年級超過30位語文老師分享了一堂學生作文指導觀摩課,其讓學生帶著任務、帶著問題、帶著目標學習,讓觀摩老師受益匪淺。觀摩公開課的連平縣教育局相關人士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公開課“平和大氣、新穎別致,她沒有追求高深的理論,也不追求熱熱鬧鬧的課堂,她在這節(jié)課里就是充分尊重學生,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我們都能夠感受到,她整節(jié)課都是為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的提升提供服務”。
一座“連心橋”:引資助學愛心滿滿
眼中有光,心中有愛,一份溫暖,托舉希望。在做好教研工作的同時,深圳市河源支教隊還積極牽線搭橋,爭做溝通特區(qū)與山區(qū)的“愛心橋”,引進灣區(qū)社會資源捐款捐物,彌補受援學校短板,點點滴滴匯成滾滾的愛心洪流。據不完全統(tǒng)計,短短一年,深圳市河源支教隊已累計組織捐贈物資1500多萬元。
和平組組長周培根秉持“螢螢之光,終匯成璀璨星河”的信念,積極發(fā)動支教教師愛心捐贈,為和平縣孩子們捐贈了圖書、體育器械等愛心物資。紫金組通過設備捐贈和課程引入的形式,協(xié)助紫金教育打造3所信息化與課程融合示范校,為縣城5所中小學開設“3D打印”“人工智能編程AI”“創(chuàng)客教育”等課程資源,推動紫金縣信息化與課程融合。
善小為之,終將匯聚大愛之光。留在支教教師心底的那些故事無不讓人動容,“每個月都要送教下鄉(xiāng),有一次到藍塘鎮(zhèn)龍渡小學,6個年級有70多個孩子,多是留守兒童。事前我們聯系龍華區(qū)龍為小學捐贈了價值近1.5萬元的學習用品、新校服、教學設備等。孩子們收到新校服后非常開心,他們臉上表露無遺的純真、淳樸,無不令在場的每一個人感動。”鐘秀娟動情地說,孩子們眼里那渴求知識的樣子,給她的觸動很大,希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能多做一點就多做一點,讓他們知道,黨和政府關愛他們,山外面還有很多人關心著他們,希望為他們鋪設一條走向未來的愛心之路。
一種習慣:閱讀改變生活
作為30多年扎根一線的老師,賀新國有著自己獨到的教學心得,尤其是對語文教育的領悟理解,認為“語文是我們學習的基礎,而多閱讀是學好語文的最佳途徑,閱讀也是各科學習的剛需,是提升孩子們學習能力的金鑰匙,閱讀量普遍不夠也正是我所支教的兩所小學學生最大的‘短板’”。她說,山區(qū)的孩子們,在培根鑄魂的小學階段需要養(yǎng)成式、滲透式的“培根、培基”教育,渴望春雨潤物一般的“隨風潛入夜”。
閱讀的微光聚成星河,照亮生命的成長!王麗自費購買百余本圖書建立“悅讀吧”班級圖書角,讓教室被書香浸潤,師生倍覺溫暖。孩子們每天在管理員處登記借閱,一節(jié)節(jié)導讀課、交流課,讓書籍為孩子們打開一扇通往智慧的大門。讀完書,寫“閱讀印記”、制作“閱讀記錄卡”、召開“人物故事會”、創(chuàng)作兒童詩……閱讀活動風生水起。是閱讀,點亮了孩子們的童年,潤澤了孩子們的心靈。她還組織四五六年級師生舉行高埔崗學校第一屆“閱讀點亮童年”我最喜愛的一本課外書演講比賽,種下閱讀的種子。
為推廣閱讀活動,去年9月10日,龍川縣教師書吧成立。龍川縣支教教師用3天時間向龍川縣教師發(fā)展中心捐贈教研書籍8000多冊,建成寶安支教隊捐贈書籍專柜,展示了寶安教育人的“深圳速度”與教育情懷。在龍川縣教師發(fā)展中心,支教團隊的“名師薦讀”“讀書分享”等活動相繼開展,龍川組支教教師還向卓峰學校、老隆二小、登云中學捐贈各類書籍8600本,價值超21萬元,帶動家庭1000多戶,惠及人員3000多人。
心懷大愛甘奉獻,教壇不覺已春深。星光匯聚,雖微致遠,心有所信,方能行長。“孩子的夢想閃耀不墜,皆能實現;教育的火種灼熱不滅,終能燎原”,這是不少支教教師的心中愿景,他們“潤物細無聲”如春雨般隨風而來,又像春雨般綠了河堤、綠了老區(qū)、綠了九連山、綠了萬綠湖畔,更“綠”了山區(qū)孩子們的夢想與希望!
本報記者 張濤/文 劉奇峰 曹志成 高雅/圖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 深圳市直機關工委深入東源縣船塘鎮(zhèn)開展捐贈助學活動 幫助山區(qū)學生接觸先進教育資源
- 發(fā)展特色農業(yè) 打造旅游小鎮(zhèn) 深圳市駐東源縣雙江鎮(zhèn)幫鎮(zhèn)扶村工作隊織就鄉(xiāng)村振興好風景
- 深河齊奏“共富曲”“體育黃塘”耀灣區(qū) 深圳市駐紫金縣黃塘鎮(zhèn)幫鎮(zhèn)扶村工作隊助推區(qū)域振興
- 提速推進“圳能量” 協(xié)作共贏創(chuàng)新篇 深圳對口幫扶協(xié)作河源促進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做出“深河樣本”
- 農旅融合“圳魅力” 齊奏共富“進行曲” 駐古竹鎮(zhèn)工作隊探索農文旅融合推動鎮(zhèn)域經濟振興
- 美美與共古佗城 大愛無言山海情 駐佗城鎮(zhèn)工作隊挖潛引流助推鄉(xiāng)村振興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